作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北京人口规模总体趋稳、分布逐步优化、素质明显提升,城六区和其余十区常住人口比从2015年的6:4至2023年已发展为5:5。
2024年8月29日,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通报了前期调研情况。
围绕“完善政策优化结构 促进首都人口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是市政协今年重点工作。市政协人资环建委牵头成立联合调研组,于1月至8月开展调研协商,并形成调研报告。委员们针对首都人口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从优化人口布局、强化生育友好型社会政策供给、加强人才引进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调研组认为,优布局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是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应坚持疏解与承接双向发力,坚持中心城区和平原新城互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统筹,集聚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和区域功能定位的青年就业人口,推动实现城市功能发展目标。
如何推动人口分布与区域功能定位相协调?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谷树忠建议,坚持全市域职住平衡,积极有序推进市属高校及国企等单位由城区向外疏解,着力改善外围地区人口年龄和素质结构,持续增强外围地区社会经济活力。
“要建成面向未来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需要更多、更强的科技创新人才。”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晨建议,优化人才供给和就业结构,提高人口发展与“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适配性。其中,应在核心区进一步开展“恢复老城风貌”专项疏解整治行动,同时引入创新文化业态,激发内生动力,将核心区打造成传承展示历史文化的文化精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