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印发《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部署了9个方面26项重点任务,明确到2025年底,数字技术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中的作用更加彰显。全国行政村5G通达率超过90%,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持续稳定增长,乡村数字治理效能、信息服务水平不断增强。
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4年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已达65.6%,网民规模达3.13亿人,互联网已经成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主要方式。同期,农村水利、交通、能源、电力、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进程持续加快,涉农数据资源集成共享水平不断提升,为农村生产、生活、治理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工作要点》提出,要打造更多涉农数据开发利用场景。作为农业领域的大国重器,农机装备在农作物耕、种、管、收、运、储、加工等诸多环节都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近年来,我国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但仍存在高端智能与丘陵山区适用装备供给不足、作业效率偏低等问题。为此,《工作要点》聚焦农机装备部署系列工作,提出要实施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行动。
乡村数字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乡村数字治理发展迅速,各地兴建乡村数字服务平台,“一网通办”持续向基层下沉,高效精准的多元共治格局正逐步形成,其中防返贫监测、村集体资产管理、灾害监测预警等事务的数字化治理机制愈发健全。《工作要点》提出,推进覆盖农村人口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促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建设。该平台覆盖所有农村人口,是对原有的防止返贫监测系统进行拓展升级,将为过渡期后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三级调研员、副研究员殷浩栋表示,未来仍需持续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打通多部门数据壁垒,加快推动政务数据开放共享,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提升乡村数字治理精度和温度。
《工作要点》提出,持续提升乡村教育数字化水平。要求通过加大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推广,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新增实施“网联优教”项目,加快脱贫地区教育数字化建设步伐。
“数字技术能够以低成本形式将城市优质教育、医疗、金融等资源精准导入乡村,远程教学平台让乡村学生共享城市优质课程,远程医疗服务网络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金融科技平台破解农户融资难题,广大农民将逐步享受到数字红利。”殷浩栋说。